Sunday, September 28, 2014

愛得越公開, 分得越火速?


可能因為外國文化的沖擊, 我由小到大都會在香港的街上、 地鐵內、 商場內、電影院內、 公園內,  以致在自己親友的家中, 看到情侶在公開接吻和親熱,  無論看了多少遍, 都是有一些尷尬的感覺, 最尷尬的還是要在親友家中聚會時, 看着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在自己面前公開親熱, 但我是一向都在裝作不以為意, 現在回想起來, 我在小時候也應該有演戲的天份吧.  我在小小的年紀時已知道在家以外的地方, 要扮出一副什麼都不動容的樣子, 就算是看到令自己不滿的事, 也要在表面上扮包容, 我的父母可沒有教我這樣的, 但是原始的求生本能, 可能令我在把「公開親熱」當潮流的大氣候中, 作出為保護自己不要成為別人歧視而自然地產生了的掩飾能力 。

說起來, 華人社會是變成什麼樣了?  我祖父母年輕時, 社會文化是不會接受「公開親熱」的行為的, 大部人都會高調的表示不能接受的心態, 但到了我這一代時, 不能接受「公開親熱」的人卻被認為是不尊重自由開放的社會文化, 是反人權,  是思想封建和倒退的人.... 於是我就算是因為別人在我面前「公開親熱」而感到不安, 我只有忍受自己在公眾場所視野安然的自由被他人剝奪, 黙不發聲, 所以當我聽到香港搞民主公投的政治團體 所宣傳的那支「試問誰還未發聲」時, 我即時的感覺並不是關於政治和政府, 而是我連在地鐵內連不想看情慾片的自由也沒有!  在地鐵內這些情慾真人秀的男女主角, 通常都不是像電影內的俊男美女明星們好看, 又沒有美術佈景, 動作指導和經過専業情慾片的美工剪輯, 但我卻沒有選擇不看的權利, 總不能整個車程上都閉上眼睛吧, 因為這樣做就表示我對他們的反感了....

面對那些支持「公開親熱」的人權維護者, 我不想跟他們辯論什麼自由什麼人權,  但我希望他們可以留意一下他們過去身邊所認識的在公眾場所愛得纒棉的情侶, 有多少對是在一起長久的? 在我所認識的朋友及親人中, 所有曾經和愛侶在我面前恩愛得熱情如火的, 都在很短時間內分手收場了,  這種現象原來在美國心理學上是有解釋的, 美國紐約一位具有多年臨床經驗的心理學専家, 沃爾夫頓弗雷德里克博士就在他的書中說過, 在別人面前公開親熱, 終日愛得纒棉的情侶, 只是表示了他們沒有給予困難或矛盾留任何空間, 他們經常的互相纒棉在一起, 是因為他們之間, 只能容下美好的熱戀感覺, 而這是不切現實和經不起風雨的 。原來就算是一向被認為是自由開放的美國, 也不能不認同只有細水長流的愛情才會持久. 其實越是愛得離捨離分, 超是分得驚天動地。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